繁花盛開,春意正濃。3月31日上午,在淮安市實驗小學五樓演播廳舉行了以“促進生命成長的美術課堂”為主題的集團美術研修活動,集團全體美術教師及成員校教師代表近60人參加了活動。
本次研修活動圍繞“促進生命成長的美術課堂”主題,與會教師通過課例觀摩、說課交流、專題講座等形式,在交流研討與思想碰撞中,共同探究引人入勝的幸福美術課堂的實踐建構的新路徑。
“思與踐”:以教促學、以情引人
“引入入勝”,一般指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優美的境界。那么什么樣的美術課堂是“引人入勝”的呢?研修活動伊始,孫丹丹、周紅葉、蔣思思三位老師通過以“促進生命成長”為主題的三種課型,將她們心目的中引人入勝的美術課堂“娓娓道來”。
孫丹丹老師講授的《畫汗衫》一課從生活中最常見的汗衫入手,引導學生發揮創意思維,用各種表現手法設計出更加獨特的汗衫圖案,設計出彰顯自己個性的汗衫,從而感受美術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周紅葉老師《對比的藝術》一課則利用拆盲盒這樣新穎的引入方式,讓同學們自主探究生活中的對比,并引導學生有針對性的比較,利用生活中對比的元素進行藝術創作。蔣思思老師從頭飾和帽子入手,通過制作冕冠、步搖讓學生們感受到古代傳統頭飾和帽子的精美,利用生活中各種廢舊材料的色彩、肌理、質感,表現出冕冠、步搖的獨特魅力,體會創造美的樂趣。
隨后的說課交流環節,三位老師分別為現場的老師們解讀了課程的思維脈絡、設計思路等要素,闡述他們眼中的引人入勝的美術課堂。
“研與討”:學思結合、雙向提升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三位老師課例示范后,王紅燕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促進生命成長的美術課堂》專題講座,剖析什么樣的課是“引人入勝”的美術課。
講座開始,王老師從電影《孩子的天空》和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教孩子畫畫的故事講起。她認為電影中循循善誘的老師和陳鶴琴先生,用他們的愛促進孩子們的生命成長,為孩子們帶來了引人入勝的學習境界。同時,她對兒童的美術表現能力進行了解讀,她認為在兒童進行美術創作時,家長和老師應該遵循以下幾點:引導觀察方法、提要求;保護、等待;包容、欣賞;堅持一定能有收獲。隨后,王老師從自己的相關教學案例講述了她在培養兒童美術表現能力的相關實踐。她認為兒童在美術創作的過程中經歷了“技達以應手、情真以會心、思暢以得趣”等環節,并逐漸在過程中感受到了樂趣。
“悟與得”:指向未來、根植素養
近年來,淮安實驗小學美術教研組立足深度學習、深度研討,堅持多維融合,不斷提升教師的學科核心素養,推動美術學科教學開啟新局面。
本次研修活動美術教研組立足“引人入勝:幸福課堂的實踐建構”內涵項目進行充分研討。圍繞建立“引人入勝”的課堂模式,結合美術學科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共同探索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以情引人,以美入勝,從兒童美術表現能力的發展規律出發,通過個案分析、課堂實踐探討美術教學的途徑與方法,與會教師獲得了教學實踐與教學理論的雙向提升。
研與討、思與踐、悟與得,我們將圍繞“以美育人”,靶向發力、精準施策,做好美育“工程師”。